繼月初農地盤點結果出爐後,農委會今再度公佈「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查詢圖台」。該平台將農試所上萬筆地籍資料、航照圖和實際使用現況等資訊套疊起來,只要透過點選,就可查詢農林漁牧產業分布,也可清楚辨別違章工廠等非法使用所在地;除了是將來國土分區的依據外,農委會也呼籲民眾可以使用圖台來查違建,一發現違規就以APP通報,讓公眾力量參與監督。
在地圖上點選區域,即可顯示該區目前的使用、分區,以及類別等。例如點下「台中市烏日區溪南西段2404地號」即可顯示為在「特定農業區」之違法工廠。下圖紅色區域,全部是農業區上的「工廠」。
農地盤點共4萬多公頃「非農業使用」
對於該項平台的公佈,農委會企劃處蔡技正指出,是依據近年的農地盤點結果而來,包含品質、數量都有進行調查。目前確定全台可供糧食生產的農地為68萬公頃,而「實際生產中」的農地則僅57萬公頃;原不屬於農業使用的山坡地部分範圍,也有5萬1637公頃遭農業「超限利用」。另外,主要生產的平地範圍上,更有4萬多公頃的面積屬於違章工廠、農舍等「非農業使用」。
樹林區柑園地區,應為農業區,卻成了紡織工廠群聚之處,紅色點都是農地工廠
全台1041點重金屬超標,桃園、彰化居冠
至於品質部分,蔡技正也表示,農地盤點結果以6.25公頃為範圍進行單點抽測,一共發現1041點重金屬含量超標;其中對人體有極高傷害的鎘為49點,鉛則為81點,而兩者又以桃園和彰化縣居冠,因此未來農委會將針對該高風險地區再次進行檢測、管制和處理。
圖資平台上線,各縣市違規全公開
有了農地數量及品質的基礎後,該平台也在網路上將所有資訊進行套疊,民眾可點選盤查項目來選擇農、林、漁、牧各項產業的分佈位置,也可選擇工廠、農舍或高潛勢污染圳路等選項。具體呈現在地圖中,綠色是農糧作物、藍色是養殖魚塭、橘色是畜牧使用、淺黃色是農舍、紅色是工廠等。更可以選定單一縣市區位、地號或地段來觀看盤查結果。
對此,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指出,圖資平台上線後,無論在即報即拆或是吹哨條款的實踐上,都顯得十分重要,屆時哪個縣市出現哪些違規,地方跟中央就要共同承擔,肩負輿論壓力,而不再只是將責任互推,也可達到保護農地的效果。
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蔡昇甫進一步解釋,有了農地盤點結果地圖資後,短期內就有先止血的基礎,可用以輔導或協助縣市農業單位,讓非農業使用數量不要再增加,如此一來縣市政府的農地管理作業和審查機制就可以同步作業。
農地盤點有助「國土規劃」準確分區
此外,在中長期目標上,農地盤點結果也可應用在完整規劃上,包括如何適用四大功能發展區等,農業部門所做的盤點,才能讓未來《國土計畫法》的劃設更準確,但前提也需要不同部門同樣做出盤點。
「農業部門做好應該做的,其他相關部會也要做,才能點出國土規劃的完整輪廓。」陳吉仲指出,有了農政單位的盤點還不足夠,其餘部門像是經濟部也應針對旗下工業用地進行盤點,或甚至內政部也應針對非都用地做清楚的調查,如此才知道全國土地的利用現況,以及找出最恰當的分區方式。
農委會:提升農民收入,不需靠賣農地過活
陳也強調,目前農委會要做的,就是要保護農地,預計在十年內整合27萬公頃的農地做最適規模利用,讓專業農戶提升到四萬戶,年所得更要提高至180萬元,才不會逼農民賣農地來過活。
公民團體:農地價格世界高,箝制農業發展
對於農委會所進行的農地盤點結果,公民團體大多表達肯定之意,但也反映不少後續問題。其中,台灣農村陣線許文烽就指出,台灣農地價格世界高是個急需面對的問題,像鹿港地區農地一公頃七千萬元,頂番婆更是每公頃農地要價一億元,這使得農業發展嚴重失衡。此外,他也呼籲農政單位應該守護台糖等大面積的土地,供農業使用,而不要縣市政府拿去做產業使用,反而破壞了農地的完整性。
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則指出,如何提供好的環境吸引並維護青農進行生產,是至為關鍵的部分,包含土地農用證明、農地的取得等,都是捆綁青農的枷鎖。至於違章工廠的拆除,如何化解地方尾大不掉狀況,她則建議「修法」,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地方凌駕中央的現況。
民間團體建議,圖資平台整合更多資訊、思考工廠拆除下一步
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任律師也表示,圖台資訊肩負公眾參與重任,因此何時更新維護也十分重要;其他如潛在農業使用的10萬公頃如何確保不被挪作他用,也是農政單位應思考的重點。
至於工廠拆除後下一步是什麼?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則以荷蘭海牙為例,廢棄工廠最後變成了魚菜共生的基地。因此像是集貨系統或城市農場規劃等,農委會應領導地方政府,找出更多做法。
對於民間團體的各式提問,農委會強調,該平台將來將整合水利灌排、氣象資訊等,上述訊息一年四季都會更新,受限於各單位提供資料的時間不一,年底才會是最準確的版本。不僅如此,在以盤點結果平台為基礎下,也會按照違章工廠、農舍、灌排系統和超限利用土地的順序,逐個擊破,最終目標是在《國土計畫法》下,劃設足夠的農業發展區,讓農業能夠永續發展。
來源網址:https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100958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