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棍子、蘿蔔也不誘人的農地工廠輔導政策
輔導工廠合法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輔導工廠進入工業區。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第33條允許政府劃定特定地區,以解決農地工廠問題。為此,經濟部劃出186個特定區,並要求區內廠商必須符合環保、工安、隔離綠帶等規定,並交回饋金,即可不必搬遷,在地合法。
這樣的「大利多」被環團罵翻,但廠商似乎不太領情。186區特定地區內的709家廠,至今完成合法化程序僅三家,據聞是因為隔離綠帶涉及工廠必須退縮等問題,工廠間談不攏。
「有些工廠的營業額都已經破億了!他們還是不願掏出個幾百萬來改善工廠與周圍環境。」吳其融直言「他們不甩政府,因為政府拿不出棍子。」
讓工廠轉移到工業區不是沒有過成功的案例,「彰化彰濱電鍍專區蓋了快十年,土地一直空在哪裡。但彰化地檢署抓了幾個電鍍工廠,很快彰濱工業區就滿了,現在一期滿了、二期滿了、三期大家搶著要。」
農地工廠有棍子嗎?喊了很久「即報即拆」的小英政府終於透漏出行政院有意成立「違章工廠即報即拆處理專案小組」,預計年底就拆除半數的「新設」違章工廠。「新設」的分水嶺落在「2016年5月20日」以後。舊違章工廠依舊沒棍子。
工廠無處可去? 盤點工業區土地刻不容緩
眼見2020年輔導期即將屆滿,政府馬上就會對舊違章工廠下手嗎?吳其融指出,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「整理」不出工業區土地,違章工廠也無處可去。
吳其融指出,現在還有很多蚊子工業區,有些土地被囤地、炒作、甚至作為夜市使用。在這種情況下,政府說「工業土地不夠」,是極不負責任的說法。
一般人認為環團一定反對新設工業區,對此,吳其融持保留態度。他說,如果台灣真的有產業需求,政府就應配置相當的土地,這是經濟主管機關該負的責任。但先決條件是:「好好盤點工業區土地」。
所謂「盤點」並不是要求將所有蚊子工業區都予以開發,而是重新檢討,例如彰化政策是「北工業、南農業」,彰南產業園區就須重新檢討。
已遭工廠重金屬嚴重汙染的農地該怎麼處理?吳其融說,如果政府打算轉變成工業區,除了要求工廠賠償,也會要求啟動公民社會對話,先聽聽在地農民的意見。
農地年年流失的問題常被提起,吳其融提醒,不要忽略了,工業區土地也在「流失」中。以新北為例,大量工業土地已經被劃設為住商區,工廠無處去。沒有好的工業土地規劃,也是加劇農地工廠的元兇之一。
